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遴选条件和建设标准

发布者:工商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8-05-22浏览次数:324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重点专业遴选建设的必要条件,每个重点专业建设点应至少建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条件

1)申报的课程必须在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中经过至少三个教学周期的实践检验,课程学时数不少于30学时,目前仍在使用且效果良好。

2)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课程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3)申报课程应根据成人教育特点,教学大纲符合本专业特定办学形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精神,具有鲜明特色。

4)具有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指南等有关教学指导文件)完整、规范。

5)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课程改革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体现成人性、职业性、开放性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6)课程教学理念与设计手段先进,课程建设实施条件完备,方便共享,有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材、教学参考书、辅导材料。

 

2. 课程资源

推荐课程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要求,上报课程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1)基本资源需系统完整,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并已在本校校园网内有条件共享。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件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课程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

3. 知识产权及管理

凡申报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组织知识产权的问题。

 

 

 

 

 

 

 

 

 

 

 

 

 

 

 

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遴选标准

1.

教学理念与

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与理念

1.1.1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特点,设计理念先进,思想科学,定位准确,与相应的教育层次、教育对象吻合。

1.1.2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1.2

设计目标与要求

1.2.1课程设计目标明确,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目标。

1.2.2根据课程目标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选取学习内容、开发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

1.3

课程主要内容

1.3.1课程内容符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相适应。

1.3.2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面达到了课程定位的要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符合成人学习者特征;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

1.3.3能及时地把新成果、新成就和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课程之中。

1.4

教学大纲

1.4.1有与专业培养和课程设计目标一致的、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大纲。

1.4.2大纲编写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

2.

课程实施

条件

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2.1.1课程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与学科相关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师德好。

2.1.2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熟悉成人教育教学规律, 有三年以上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经验,并取得较好成果。

2.1.3课程团队近五年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2.1.4课程团队人员配置齐全,结构合理。

2.2

教材选用与开发

2.2.1选用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优秀教材或有针对性的高水平自编教材;为成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2.2.2提供紧扣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参考资料。

2.3

教学条件

2.3.1课程教学所必须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实验、实习所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得到充分保证。

2.4

学校支持

2.4.1学校对本课程在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应用效果等方面的支持。

2.5

教学资源

2.5.1重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学习指南、题库、参考书目等)建设。

3.课程评价

3.1

评价内容

3.1.1评价内容紧紧围绕课程培养目标,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学得的方法等,突出重点。

3.1.2评价的全过程均体现了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评价方式

与结果

3.2.1评价方式多元化、多样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3.2.2评价结果真实性、有效性。

3.3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3.3.1有课堂实录。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3.3.2课程重点突出,难点得到有效破解,教学方法使用得当,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3.4

学生评价

3.4.1通过问卷等形式,调查曾经学习过该课程学生对课程的使用情况,学生反应良好。

4.

课程改革

创新与

研究

4.1

教学内容创新

4.1.1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有独特的创新改革做法,成效显著。

4.1.2探索出一条适合成人学员学习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方法创新

4.2.1突破常规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显著。

4.3

评价手段创新

4.3.1能突破传统进行教学成果评价的创新,评价结果符合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要求。

5.

课程建设

共享目标

5.1

课程建设目标

5.1.1课程基本资源内容完整,拓展资源反映课程特点,资源丰富多样,交互性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5.1.2开发出能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5.2

共建共享方式

5.2.1课程开发与共享方式多样,包括共同开发、共同开设、资源购买、免费资源等多种方式,鼓励校际、校企联合开发。

5.2.2提供校际共享、校内共享、跨领域共享等多种共享方式。

5.3

资源可共享性

5.3.1提供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全部或部分共享,课程资源能不断更新建设,可扩展性和适应性比较强。

5.3.2提供的资源符合技术标准,可跨平台部署和使用。

5.4

共享效果

5.4.1提供课程共享后在校企联合、校际合作、学术研究等方面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